界面新闻记者|马悦然
近两年 ,AI赋能相关议题越来越火,工业能源领域同样需要这些技术加持 。
“2023-2024年,几个比较火爆的AI应用出来后 ,整个工业能源行业都对AI的发展非常关注,2024年,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央企“AI+”专项行动 ,推动国资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 、发挥更大作用。 ”5月21日,中国化学五环公司(下称中国五环)科数部副主任张科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。
当日,2025腾讯云AI产业应用峰会在北京召开,再次将“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”这一细分行业领域单独列出 ,足见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。
腾讯云智慧能源首席行业专家孙福杰对界面新闻等媒体称,在工业制造和能源领域的应用领域,一般地可以把AI分成两大类来理解。一类是传统AI ,一类是生成式AI。传统的AI像图像识别在能源行业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,例如电网里输电线路的巡检、风电场中的设备缺陷识别等 。
生成式AI的落地应用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行业属性不强的 ,较为通用;一类是和行业密切相关,在能源领域大模型的主要场景包括安全生产、营销服务等。知识管理 、智能问答等在营销服务领域有很多应用场景。生产部分,目前也在开展探索和应用 ,比如风电或者光伏电站里面的气象预报和功率预测。
据界面新闻了解,目前AI在工业、能源领域的应用,国央企的接受度比较高,这类企业的行业头部效应、标杆效应更为明显 ,也更为重视社会责任 。
“民营企业可能更关注业务和产业价值。长期来看,国央企与腾讯在社会责任等领域共识度更高。”腾讯云能源行业总经理宋芳称 。
在孙福杰看来,能源 、工业是对可靠性、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行业 ,而大模型往往是“黑箱子 ”,可解释性较差,因此这些行业核心业务对AI的使用较为谨慎。比如说在功率预测、电力交易的实时报价中 ,均有尝试AI,但准确度还有待于市场考验,一旦有突破 ,价值非常大。
“但是在一些容错性相对比较高的场景,比如知识库智能问答、智能客服 、营销这一块,发展会比较快 。”他认为 ,一方面不能对大模型求全责备,希望其完全代替人;另一方面,也不能因为它存在幻觉,有不可靠的可能性 ,就不去使用,不能因噎废食。
《企业观察报》年初数据显示,包括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、国家电网 、南方电网、国家能源集团在内的35家央企 ,已成功落地66个AI大模型应用。
张科透露,其所在的中国五环也正在制定自身的AI发展的战略,目前还在一个内部征求意见阶段 ,尚未正式发布 。短期内保持积极审慎的态度,不会低估它的长期效果,但也不会过高地期待其短期效果。
中国五环为央企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,成立于1958年,前身是化工部第四设计院,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工工程领域的咨询、设计和总承包 ,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。该公司高层希望借助加强知识管理来促进人才培养,腾讯协作SaaS(软件运营服务)产品腾讯乐享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 。
张科认为,当前看AI赋能的效果如何,取决于三个因素:算法 、算力、数据。算法和算力属于基础设施的问题 ,需要较大的投入,目前更多应该依靠像腾讯这样的行业大厂来解决;公司正在并将持续做好数据准备工作,包括开展数据治理和数据集的建设工作 ,同时做好既有行业知识,又懂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。
目前,腾讯乐享知识库为中国五环构建了包含近20个部门、约2000个分类和4万余篇文档的系统化企业知识库。
腾讯云是腾讯公司旗下的产品 。该公司可为开发者及企业提供云服务 、云数据、云运营等整体一站式服务方案。近年来 ,腾讯云在TO B产业上持续发力。目前国内市场上,可提供同类服务的平台还包括阿里云、华为云等 。
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,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 ,2024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(IaaS/PaaS/SaaS)达到241.1亿美元。
其中,IaaS(基础设施即服务)市场规模为132.1亿美元,前五名分别为:阿里云 、华为云、天翼云、移动云、腾讯云 ,市场份额合计达到69.8%。
腾讯云方提供的资料显示,该公司在装备制造领域市场份额行业第一,门锁行业掌静脉算法市占率排名第一,AI工业质检在3C行业市场份额和收入规模第一 。
在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领域 ,腾讯云的客户包括国家电网 、宝武集团、三峡能源、合力叉车等,也包括宁德时代(300750.SZ) 、天合光能(688599.SH)、欣旺达(300207.SZ)、东方日升(300118.SZ) 、协鑫等数十家新能源头部客户,覆盖光伏、锂电、储能等领域及上下游产业链。
2021年7月 ,宁德时代就曾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宣布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 、成果转换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,共建“宁德时代-腾讯云AI联合创新基地”等。
发表评论